第(3/3)页 按正常一天四块蜂窝煤的用量,能多烧一个多月,可惜今年有点不正常。 往年一天四块蜂窝煤,今年估计一天六块都不够,没办法,天太冷的话,把炉子封死,一点暖和气都没有。 不封死的话,就要多烧不少煤。 “行李哥,那我就去找老孙他们几家商量一下。” “嗯!对了,让老孙去隔壁借架子车,你们几家一趟就运回来了。” 因为廖凯身份的问题,他是没办法去借架子车的,因为别人根本不敢跟他打交道。 “好,这样吧!我们三家一家分一百五十斤,剩下的几十斤给老孙。” 要知道借架子车也不是免费的,用一次怎么着也要给几毛钱。 孙大爷如果去借,那么人家肯定找孙大爷要这个钱。 “我看可以。”李爱民点了点头。 “对了李哥,如果他们几家要是给钱怎么办?” 说起这个,李爱民也是愣了一下,是啊!别看孙大爷他们几家比较困难,但都不是喜欢占便宜的人。 虽然说媒很便宜,一斤也就一分多钱,连两分钱都不到,煤票更便宜,但这也能卖钱不是。 煤站卖的煤,可不是什么无烟煤,就算是有无烟煤,也是卖给有关系,或者有身份的人。 老百姓只能买最普通的煤,这种煤,一吨也就三十块钱左右,多也多不到哪去。 至于煤票更不用说,很便宜,便宜到票贩子都不收,毕竟家家户户都有,而且基本上都够自己家用。 当然,这说的是正常情况下,可惜今年不正常。 “廖叔,您就说我家用不上,又不想拿出去卖了,也不值几个钱,就给您了,您一个人又用不完。” “行吧!” “对了廖叔,如果有条件,您还是去鸽子市看看,有没有人卖煤票,如果有还是多买一点比较好。” 廖凯挠了挠头说道:“卖煤票?应该没有人卖煤票吧!这玩意也不值钱。” 李加一想了想还真是,反正他在鸽子市这么长时间,还真没有见过卖煤票的人。 “廖叔,既然没有,您就找人打听一些,看看有没有人卖,不过不要买熟人的票,更不要买有困难人家的票。” “呃!什么意思?” 李加一的话让廖凯摸不着头脑。 “廖叔,什么意思您就别管了,您只要按我说的去做准没错。” “行,等星期一上班我就找人打听一下,如果有我就多买点。” “嗯!” 等廖凯离开以后,李爱民看着他问道:“儿子,你是不是知道什么?” “爸,我能知道什么,我只是感觉到今年的天有点反常,很可能会是一个寒冬,那样的话,多准备一些煤肯定没错。” 李爱民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:“这倒也是。” 这个寒冬,也是拉开三年时期的序幕,因为是寒冬,庄稼冻死不少,造成粮食减产。 在过去,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,但如果这雪下的太大,天又太冷也不是好事。 那就不是丰年了,而是灾年,如果麦苗都冻成冰一碰就碎,很多都冻死,还是丰年吗? 肯定不是啊! “好了,时间不早了,早点洗洗睡。”李爱民说道。 “爸,明天星期天。” “呃!行吧!” 虽然这么说,但李加一还是回到了房间。 因为今天夜里有他忙的,空间里辣条不多了,晚上要做一些出来。 另外他还想做一些别的,没错,他打算做一些江米条,不过这个可不是准备拿起跟别人换东西,而是自己吃。 江米条是一种用江米面做成的条状膨化食品,外表裹着砂,是这个年代很多孩子的“口袋零食”。 这种食品在这个年代的帝都非常流行,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口感,还因为其在这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,成为了一种相对奢侈的零食选择。 大人们往往舍不得自己享用,而是将其留给孩子们,这使得江米条成为了这个年代孩子们心中的美好回忆。 是的,你没有看错,在这个年代,江米条确实属于奢侈零食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